黃金首飾缺斤短兩是洗掉了?媒體:這回應"洗不白"

來源:紅網(wǎng)時刻 編輯:嚴麗 2019-08-22 18:19:59
 
—分享—

既然明知洗過會缺斤短兩,還按原重量繼續(xù)銷售,,說輕一點叫裝傻,,說重一點那就已經(jīng)涉嫌欺詐了。

甘肅省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近日發(fā)布的《關于甘肅省2019年第2批工業(yè)產(chǎn)品質量省級監(jiān)督抽查結果通報》顯示,,包括周大生,、中國黃金、中國珠寶在內的多家知名品牌產(chǎn)品都檢測出不合格,,主要是質量偏差,、貴金屬純度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等因素。中國金店回應稱,,不合格產(chǎn)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購,。周大生則發(fā)布聲明稱,不合格產(chǎn)品陳列時間過長,,經(jīng)清洗拋光造成了重量偏差,。

抽檢50批次貴金屬首飾及制品,就有9批次不合格,,不合格率近兩成,。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足以說明,貴金屬首飾市場諸如“短斤缺兩”之類亂象,,并非個案與偶然,。但從相關企業(yè)的事后回復看,不是加盟店私自亂為,,就是清洗拋光給洗掉了重量,,好像都很無辜的樣子,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,,“這事兒不賴我”,。

據(jù)媒體報道,早有行業(yè)內幕人士爆料稱,,部分不法銷售人員會銷售不達標的99.9%或千足金,,從中賺取暴利。當重量精確到0.01克這樣的級別,,對消費者而言,,哪怕是有質量偏差,也很難識別,。正因為貴金屬首飾質量問題鑒別困難,,很多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那些知名品牌。

現(xiàn)在的問題是,倘若這些知名品牌亦不可信,,消費者該如何選擇,?對消費者來說,商家把“鍋”甩給加盟店也說不過去,。既然專柜是打著品牌的名號,,且商家也收取了加盟費用,那就該拿出品牌的專業(yè)度來,,豈能“魚目混珠”,,讓消費者自己去辨別。

至于因為清洗,,洗掉了貴金屬首飾重量,,或許的確可能,既然明知洗過會缺斤短兩,,還按原重量繼續(xù)銷售,,說輕一點叫裝傻,說重一點那就已經(jīng)涉嫌欺詐了,。按照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,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退一賠三。

作為商家,,必須明白一個道理:洗掉重量也好,、亂加重量也罷,那都是企業(yè)內部追責的事,,不是對消費者抗辯的理由,;只要“缺斤短兩”的事實存在,讓消費者稀里糊涂多付了錢,,自己就不占理,。不然,所有貴金屬都可以名正言順地說,,缺少的重量是被洗掉了,。

早在2013年,“央視3·15晚會”曾報道過周大生黃金摻銥,。彼時,,周大生方面出面道歉,稱將嚴格把關,,讓消費者放心。如今,,面對“缺斤短兩”問題,,更該從內部監(jiān)管和源頭供應鏈層層把關,要改進不要推責。與其對外辯解重量如何被不小心洗掉,,不如自我追問,,既然缺斤短兩了,何以按原來的斤兩賣給消費者,?

面對貴金屬首飾“缺斤短兩”之類亂象,,監(jiān)管部門有必要繼續(xù)加強監(jiān)管,通過黑名單制度和加重處罰等手段,,完善市場誠信體系建設,,同時針對貴金屬首飾質量問題鑒別難,提供更多便捷服務,。而對那些首飾商家來說,,賣的物品名貴,還得靠品質與信用去贏得信任——賣了缺斤短兩的商品事后再拿“洗掉了重量”作解釋,,再怎么“洗”恐怕都無法為自身洗白,。

來源:新京報


來源:紅網(wǎng)時刻

編輯:嚴麗

本文鏈接:http://h-yi.com/content/2019/08/22/5828600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大通湖融媒首頁